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27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8-09 15:43 字体:[]

A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九届人大次会议275号建议的答复

罗甲渊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拓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建议》收悉感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煤炭产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煤矸石利用顶层设计的建议

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解决煤矸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处置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富矿精开”。今年36日,市委书记张定超到汪家寨煤矿矸石山和大河边煤矿矸石堆场开展现场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提出“两化”“三清”“五抓”“五有”的工作思路,强调要在做好煤矸石堆场现场管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煤矸石综合利用有效途径,围绕利用煤矸石制造建材、原位生态修复、填沟造地等三个方向进行问题攻坚突破。

48日,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专项工作方案,从有关部门抽人员组成市级专项工作专班,负责推进综合治理问题研判、跟踪调度、项目收集、督导督查等工作。各市(特区、区)比照市成立县级工作专班具体推进现场排查、问题整改等工作。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实行周调度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推进煤矸石堆场现场管理、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定超书记、李巍市长多次过问情况并作批示,陈泉副市长多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和深入现场调研,并组织各市(特区、区)政府分管领导、市工作专班召开研判会、专题会安排部署各项重点工作,传达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及主要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有力有序推进煤矸石综合治理工作。

6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巍到市生态环境局、老鹰山煤矿煤矸石堆场督导检查指出,煤矸石治理既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也是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点,李巍专程来到老鹰山煤矿煤矸石堆场,实地查看治理情况,叮嘱企业切实履行整改主体责任,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加快实现煤矸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目标。《推动破解六盘水市煤矸石难题的工作思考》课题由定超书记领衔督办,高位推动煤矸石综合治理工作。

为破解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面临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相关工作。78日,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党办字〔202431号),由定超书记领衔督办煤矸石综合治理,对全市煤矸石堆场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推进煤矸石堆场现场管理、生态修复,探索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

统筹开展生态修复,全市停用堆场需要做好生态修复的堆场有44处,目前已完成32处。从生态修复方式上看,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其中覆土复绿,复垦复绿。对未按规范要求开展生态修复或生态修复不到位的堆场,各地煤矸石综合治理工作专班督促责任主体限时完成生态修复工作。

强化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2216号)精神,2023417日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党发〔202312号),明确支持该建议。

完善审批制度。目前已打通环评审批关针对利用煤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评审批难题,经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对接争取,省生态环境厅对于利用煤矸石填沟造地项目已出具预评估意见,同意市级审批环评报告书。

突破技术标准一是为落实杨同光副省长15日在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呈报利用煤矸石填沟造地专题调研报告》上的批示,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与省环科院协同联动对全市煤矸石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基本摸清六盘水市煤矸石的基本特性根据研究分析成果,目前省环科院已编制完成《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技术规程(试行)》,前期已征求省直有关部门和3个产煤市(州)意见78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工信、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应急、能源、林业等8家部门第三次召开研讨会,研究助推技术规程印发实施。预计7底前印发届时将大力助推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是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政策支持自然资源部组织研究出台了《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GB/T43934-2024)国家标准,将于202481日正式实施,鼓励支持煤矿企业对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优先资源化综合利用,优先采用更具工业附加值的综合利用方式,实现煤矸石高价值、资源化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可用于回填或土地复垦。

二、关于丰富煤矸石利用产业链的建议

统筹推进试点项目谋划。一是督导各地积极谋划煤矸石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六枝特区谋划填沟造地试点项目2盘州市谋划填沟造地试点项目5个(其中3个项目目前已完成部分前期手续办理及现场勘测工作,其余2个项目正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工作)水城区以EOD方式谋划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为利用项目地周边煤矸石进行填沟造地目前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正根据专家及有关部门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已完成评审项目相关资金申报手续已完善,国开行即将放款同时,市县两级工作专班积极统筹推进煤矸石填沟造地适宜地块摸排分析工作截至目前,共谋划报送填沟造地拟选地块82个(六枝特区2个;盘州市69个;水城区9个;钟山区2个)。以煤矸石土地复垦及矸石山生态环境恢复等综合利用方式组织谋划试点项目比如盘州市金佳矿实施矸石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栽种耐旱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果树,治理面积80余亩。盘州市火铺矿以煤矸石造土为技术基础的矸石山治理,将矸石山变花果园,治理面积近100亩,治理煤矸石量约600万吨。同步推进火铺矿矸石山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目前已组织相关部门审查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修改完善后报盘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二)加强多领域高值化利用一是推进低热值煤综合高效利用,实现煤矸石减量化,目前我市建成运营矸石电厂一座国投盘江发电有限公司,年消耗煤石66万吨,占燃煤耗用量的21.84%。我市将继续聚焦发电项目建设比如盘江新光、盘南低热值、大湾低热值、贵州能源水城燃煤发电等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设,截至目前,盘江新光2号机组已并网发电,盘南低热值、大湾低热值、贵州能源水城燃煤发电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二是聚焦煤研石高值化利用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贵州参柒恒科技有限公司、蓝田建邦实业有限公司煤矸石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健全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以科技研发产业招商助推煤矸石造土造地。积极配合投资促进部门引进成都光彩矿业集团在我市投资煤矸石新质生态土产业及绿色建材预制砖产业,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中推进煤矸石科技成果应用。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自主研发的“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专利及技术许可给贵州华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转化资金5500万元,创我市成果转化纪录,该技术利用煤矸石制备净水剂和白炭黑,实现煤矸石吃干榨尽”,目前正在水城经开区建设年处理5万吨的示范厂支持火烧铺矿研发的“绿色充填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以浮选尾矿、水泥、胶结料为原料,制备充填浆料,共计消耗煤矸石12.4万方,已形成煤矸石充填示范点1个,授权专利3个,企业标准1个。贵州长能天安实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南大学“低热值煤全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对洗煤厂煤泥、中煤等低热值煤进行资源化深加工,在提取出低灰高品质精煤的同时,浮选尾矿用来作为建材(免烧砖、水泥、陶瓷等)原料或土壤改良与修复,实现低热值煤全资源化利用,一期年处理50万吨生产线已于20243月在盘北经开区开工建设。支持六盘水水城区国能恒驰能源有限公司与六盘水师范学院研发“煤矸石制复合肥及二氧化硅气凝胶技术”,开展煤矸石生产机制砂、煤矸石制有机无机复合肥、煤矸石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等技术研发,一期生产线正在水城区老鹰山建设中。

(四)开展实验研究科技攻关。积极对接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实施科技攻关,开展全市煤矸石理化性质分析,摸清了煤矸石基本理化性质,为煤矸石全产业综合利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我市共培育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即贵州省煤炭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即六盘水市煤炭分质分级利用重点实验室、六盘水市洁净能源与绿色化工重点实验室、六盘水煤炭产业链环境污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六盘水高灰细粒煤泥深度提质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功能涵盖了煤矸石规模化利用技术研究、煤矸石成分检测等方面,为丰富煤矸石利用产业链条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煤矸石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培育。培育市级及以上煤矸石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其中,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即贵州省煤炭绿色开采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市级创新团队1个,即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组织市内高校及有关单位节能环保专业专家7人,成立“一业一团队”,为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提供人才支撑。四是编制了技术创新图谱。围绕煤矸石规模化利用,凝练了技术需求,收集梳理省内外煤矸石利用科技创新平台清单和国内顶级人才名单,形成技术创新图谱,为煤矸石规模化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提供参考。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省、市先后立项科技项目13项、资金1340.5万元,支持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煤矸石有价元素提取、井下充填开采、填沟造地、制造建材、制备肥料和净水剂等开展技术攻关,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强化科研院校合作。同贵州乌江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工作联系,提出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合作需求;积极推动LF固废衍生复合燃料颗粒关键技术(城市污泥和煤矸石制造复合燃料)”在我市开展项目试点;组织盘州市、水城区两地煤矸石样品到昆明冶金研究所开展成分化验,帮助利废企业快速了解我市煤矸石元素成分和占比。

三、关于推广煤矸石利用成功案例的建议

推介综合利用成功案例一是借鉴山西经验模式。2022年山西省山阴县选取合适的山沟,建设拦堰坝、排水沟、消力池,进行荒沟造地、植被护坡、边坡绿化等,年处理煤矸石30万立方米,造地面积45.9亩。灵石县的磊盛源尾矿处置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在坛镇乡杨家山村寺沟内新建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将集中收集周边煤炭企业产生的煤矸石,在荒沟内进行综合利用用于填沟造地,采取“租沟-填沟-造地-返还农民”的治理模式,造出合格的可用林地,提高区域的林地率。实现了煤矸石综合利用和增加农村耕地的有机结合,并且山西省还制定出台了《煤矸石填埋造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规范煤矸石填埋比照山西模式,我省《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技术规程(试行)已编制完成,预计7底前印发实施。二是今年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和六盘水师范学院专家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推介了煤矸石井下置换充填开采和有价元素提取等科技成果。邀请贵州大学专家到高新区开展科技成果推介,面向全市重点煤矿企业推介“煤矸石生产铁红颜料技术”。

2024719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