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2-07-20 14:12 字体:[]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做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现将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21月至6月,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为98.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2。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为33μg/m3,细颗粒物(PM2.523μg/m3,二氧化硫(SO27μg/m3,二氧化氮(NO212μg/m3,一氧化碳(CO)1.0mg/m3,臭氧(O3116μg/m3

20221月至6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98.75%(六枝特区出现4天超标,均是PM2.5;盘州1天超标,O3超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5。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为32μg/m3,细颗粒物(PM2.523μg/m3,二氧化硫(SO27μg/m3,二氧化氮(NO211μg/m3,一氧化碳(CO)1.0mg/m3,臭氧(O3126μg/m3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21月至6月,全市22个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共有21个断面水质达到III类以上(六枝特区老鹰断面为类),水质优良率达95.45%

全市3个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玉舍水库、双桥水库、龙贵地水库)上半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4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哮天龙水库、白河沟水库、旧院水库、中坝水库)上半年水质达标率为100%。

二、上半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天空更紧盯工业企业污染、建筑施工及道路扬尘、低空面源散烧、油、路、车污染等领域开展整治,加强特殊时段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第二批次12套黑烟车抓拍系统项目建设双元铝业电解烟气超低排放项目建设一季度市级柴油货车抽测检查,督促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开展深度治理8。开展中轻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启动一级、二级、三级响应各1次,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水质更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优先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实施系列水污染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推进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盘州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再排查实现,盘州市建成区水体长治久清,六枝河老鹰坡断面开始稳定达到IV类以上。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新增取消和调整,今年新划定水源地保护区1个,取消水源地保护区3个。完成万人千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风险源的排查,申报应急防护项目1个,拟申请资金3800万元。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让土地更按照《六盘水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涉镉排查整治。完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平行样采集保存及分析测试4个。严格规范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23个。有序推进钟山区汪家寨镇左家营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治理项目及钟山区大湾镇腊寨村石板河铅锌废渣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项目建设。积极组织申报4个土壤及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入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库,总投资6482万元。四是深入打好固废治理战,让处置更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完成对定点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急处置企业、临时隔离点的医疗废物、生活污水收集、处置情况全面自查。制定《六盘水市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六盘水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2年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巩固和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成效。制定《六盘水市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全面摸清底数,消除潜在的环境安全隐患。五是深入打好农村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完成2021年度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工作,下达全市20224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1条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对整治进展情况进行月调度。制定《六盘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整改方案》,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理。有序推进钟山区汪家寨镇艺奇村、吴家寨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组织申报9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进入中央、省项目库,获2740万元治理资金支持。

(二)持续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是持续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改纳入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改工作作出38次批示,6次深入现场开展调研、指导、督查,强力推进问题整改。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召开市委常委会6次、市政府常务会6次、专题会议4次,研究部署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制定《六盘水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按照立行立改、边督边改的要求,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涉及六盘水市15个问题整改工作整改完成6,正在整改9二是持续抓好典型案例曝光问题整改。采取成立典型案例整改工作专班、制定典型案例整改措施清单、召开全市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大会三项举措,做好典型案例曝光问题整改。突破产业发展规划盲目布局焦化项目、一些两高企业污染扰民问题突出、部分两高企业能耗统计数据严重失真等3个方面问题均在有力有序整改中。三是持续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制定六盘水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方案和群众信访举报件一案一策措施清单,建立市、县、乡三级包保机制,做好信访件办理。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我市群众信访举报件115件,办结109件,正在办理6件,立案查处32家、处罚金额250.48万元,责令整改48家。四是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历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共涉及我市5个,已整改完成3个,按序时进度推进整改2个。五是持续抓好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214月,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市问题20个,已整改完成15个,达序时进度5个。

(三)严格做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一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制定《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协同联动制度》,成立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排查企业1080家次,发现环境隐患484条,督促整改完成356条,关闭取缔企业6家,立案调查13起,下发工作提示10期,组织开展市级督导督查2次。二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排查企业335家次,发现环境风险隐患277条,整改完成203条。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大排查,排查企业712家,发现问题870个,完成整改662个。深入开展两高企业再排查,完成26个重点两高项目再排查,发现问题46个,完成整改39个。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严排查,出动执法人员1865人次,排查692家污染源,发现问题466个,已完成整改339个;走访群众455460人,涉及167家污染源,发现问题22个,已完成整改16个。深入开展大反思、大检视、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出动人员4400余人次,排查企业1500余家次,发现环境安全隐患1011条,按照边查边改要求完成整改667条,对31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共处罚款357万元,取缔企业6家。三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联动、职责明确、县为基础、条块协同、双向管理的原则,以县为单位,以乡(镇、街道)、开发园区等区域为基本单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工作职责,根据生态环境要素和保护发展需求,分别划定若干生态环境监管网格,统一构成全市生态环境网格化体系建立市级网格1个、县级网格5个、行业网格10个,覆盖全市99个乡(镇、街道、园区)。通过网格排查发现问题278个,整改完成270个,整改完成率97.1%四是深入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以打非治违、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为主线,全面落实网格化监管、三三制现场检查工作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和犯罪行为。上半年,全市共查处一般环境违法案件56件,与去年同期(32件)相比上升75%;处罚款744.9万元,与去年同期(455.1万元)相比上升63.68%;移送涉嫌犯罪1件。

(四)有序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一是积极应对处置。202227日小黄泥河发生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置、水质监测等14个工作组,制定事件处置等40个工作方案,积极做好事件应对处置。二是加快治理设施建设。根据污染物特性、出露点涌水量以及汛期的气象状况,坚持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的原则,全力推进出涌水点长期性处置工程、岸上长期性处理设施、岸上临时应急池处理系统、厂区废水收集处置系统等4套收集处置设施建设和投运。目前已全部建成稳定运行,4套处置系统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达7.2m³/d三是做好事件调查处置。成立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含油废水溢流事件调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生态环境部调查组开展工作,目前事件正在调查。经过5月的努力,目前盘州宏盛焦化有限公司各项风险源已基本清除,强降雨应对能力已基本具备,河道污染物浓度已降至地表水标准限值以内,入境云南、广西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得到有效处理,后续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五)坚决筑好生态环境保护屏障。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01个,涉及总投资约138.5亿元,环保投资约4.3亿元,指导督促项目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304个,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备案101个。核发企业的排污许可证77家,指导督促企业进行排污登记84家。运用三线一单20余个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合理性进行预判。二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申请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用于钟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前期启动,完成钟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盘州市娘娘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方案正在编制。制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移交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及2020年第一批60个问题点位整改销号情况的函》,将18个涉及采石采砂、工矿用地等重点问题台账移交给各市(特区、区)政府,并对2020年第一批60个问题点位省级认定整改销号情况进行通报。三是加强碳排放企业监管。利用执法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结合日常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和两高企业再排查等工作,对行政区域内相关企业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报告核查等活动,并进行监督管理。2022年以来,对全市温室气体核查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检查,共检查企业1520家次,其中水泥生产企业710家次,双元铝业有限公司1次,电厂68家次,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次。督促全市6家火电企业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度)的碳排放履约清缴,并在环境信息平台公布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经核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信息。

(六)用心生态环境保护“好声音一是紧盯重点节日做好宣传。紧盯5·22生物多样性日、6·5国际环境日6·17低碳日等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开展宣传活动3场次,发放4000余个购物袋、5000余份宣传资料。二是紧盯新媒体做好宣传。充分发挥政务微信、政务微博和网站两微一站新媒体作用,全面宣传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好做法、好声音。上半年,微信公众号凉都环保发布信息533条、新浪微博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信息415条、网站发布信息696条。624日,召开六盘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21年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并就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三是紧盯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做好宣传。组织贵州新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环保设施向单位向公众开放,涵盖了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及处理、危险固废处理等行业,实现环保设施开放类别全覆盖。上半年,线下共向公众开放22次,接待342人,四类设施开放比例达到100%

)全面抓好生态环境铁军建设。是推进执法大练兵提高执法能力。按照全年、全员、全过程原则开展执法大练兵,以知识竞赛、岗位培训、以案促学研讨等方式进行理论练兵,以现场实训、专项行动、交叉执法、跨流域联动执法等方式进行实战练兵,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专业能力。2021年执法大练兵中,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被评为2021年全国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二是优化选人用人配强干部队伍。2022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提拔任用3人,转正任职3人,职级晋升8人,聘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6名(含转正),遴选9名公务员进入生态环境系统,系统内交流任职6人。选人用人导向持续向好,充分激发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的通知》,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作风整顿活动,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分级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巩固扩大市中心城区蓝天保卫战扬尘治理六大专项行动成果,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管、养、运体制机制,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规范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钟山区汪家寨镇左家营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治理项目及钟山区大湾镇腊寨村石板河铅锌废渣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项目建设。深入打好固废治理战,严格按照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加大重金属、固废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力度。深入打好农村环境整治,因地制宜选取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技术和模式,按完成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二)持续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紧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就要管环保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负责、属地为主的整改工作体系,压紧压实政府、部门、企业三方责任链条,紧盯突出问题,精准对标整改要求,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做好问题整改,做到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三)持续做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大反思、大检视、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环境隐患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次生事故发生。加大对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领域的日常监管力度,坚决严惩各类违法行为,严防再次出现环境污染事件。

(四)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准入制度,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为手段,加强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源头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