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10月28日,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近年来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据悉,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我市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92.1%上升到2022年9月的99.27%,提高7.17个百分点;PM10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65μg/m3下降到2021年的37μg/m3,降幅43.1%;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4μg/m3下降到2021年的25μg/m3,降幅43.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全省第7名,上升到2021年全省第3名。
碧水保卫战硕果累累。2012年至2021年,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优良率从2012年的70.6%上升到2021年的95.4%,提高24.8个百分点。完成了16个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4条纳入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整治。水城河、六枝河从污水河变成了景观河,三岔河、拖长江从黑水河变成了生态河,全市地下水考核点位质量极差比例大幅度缩小。
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土十条”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全市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127.13万亩,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82%,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固体废物攻坚战有序进行。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4个,日处置能力达23吨;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日处置能力达2700吨;在全省率先实现垃圾焚烧处理“县县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州建成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全覆盖”、生活垃圾“零填埋”和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整县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6个、示范点29个。2021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2.04%。
乡村环境整治攻坚战梯次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达50.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大规模养殖场配套率达到100%。全市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转运设施122座,生活垃圾转运能力超过3000吨/日,收运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正常运行率保持在97%,位于全省前列。我市纳入国家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的19个生活垃圾堆放点已全部完成整治、覆土复绿。全市29个“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100%。
核辐射安全得到高度重视。我市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每年开展对全市射线装置单位和放射源使用单位全覆盖检查,目前全市223家射线装置与放射源使用单位建立“一企一档”,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市共对83枚放射源开展监督性监测,确保放射源安全稳定。2020年以来,督促放射源单位将30枚废旧放射源有序合规的回收并安全送贮省废旧放射源管理库。
下一步,我市将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保卫战,基本消除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持续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持续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凉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